上杭古田真牛,上了央视记住乡愁he
第49集古田镇公而忘私勇于担当 古田,这个成就众多传奇的古镇,最初由一群从中原迁徙而来的人们建造,得名于一片怪石嶙峋却能长出作物的田地,也就是后世所称的水稻。 发现水稻的先民不仅没有私藏,还无私的把种植方法传给了大家,从而成就了生息绵延千年的古镇。在此过程中,公而忘私的精神也随之“茁壮成长”,到今天日益生机勃勃。 北郭先生 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人们都耳熟能详;北郭先生的故事,你却一定不知道。 被尊称为“北郭先生”的,是古田廖氏的先祖——东汉时期的廖扶。廖扶满腹经纶却不愿在朝为官,一生隐居乡间著书讲学。他最为人推崇的是公而忘私的大义精神。他一生勤勤恳恳,攒下丰富家产,自己却十分节俭。平日还专门节省粮食,备用于荒年救灾。北郭先生这样做,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光洋与倒提茶壶 上世纪20年代,为发展苏区经济,改善百姓生活,成立了苏区工农群众消费合作社,古田人傅衍璜被任命为经理。一天,他带着合作社的光洋为苏区采购商品,路上遭遇了土匪。傅衍璜毅然抱着光洋跳了崖,土匪放火烧山想找到他,幸亏大风把火势吹向土匪,他才捡了一条命。尽管遍体鳞伤,但保住了公家的光洋。 上世纪60年代,傅衍璜的儿子负责看守大队粮库。那几年生活苦到极点,但受了父亲的影响,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拿过公家一粒粮食。他还有个习惯,每天回家,都会把茶壶倒提着。这里面,又有什么“奥妙”? 浓情“金丝被” 年,红四军南下闽西建立根据地,方圆不过两平方公里的古田接纳了近名红军,家家户户都住满了战士,仅谢家祠堂里就住了一个连。古田人为红军煮饭、洗衣、纳草鞋……军民结下了深厚情谊。正是有了这种支持,“古田会议”才得以顺利召开。 当时,古田传唱一首民谣:“金丝被儿盖身上……暖暖和和入梦乡。”在那么艰苦的年代,古田人怎么盖得起“金丝被”? 水泥“变”石蛙之后 改革开放之初,一度穷困的古田,在雷先春带动下,靠水泥产业跃身成为中国革命老区中首个“亿元镇”;但环境污染也给当地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面对保护环境的需要,又是雷先春第一个签署了关停厂子的协议,把社会效益放在经济效益之前,还给了古田人一片青山绿水。 此时,雷先春的儿子雷游松已开始“挑大梁”。父辈的言行深深地影响着他,可经营生产怎么搞?年轻人另辟蹊径,摸索出了“仿生态石蛙养殖专利技术”。他将怎样利用这份专利?这门技术,又会给古田带来什么? 来源:记住乡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caoa.com/jsczy/4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