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玉米空杆现象原因与对策
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叫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是国内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玉米要高产稳产,除了玉米品种外,田间管理相当重要,中耕、培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然而,玉米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空杆”现象,即玉米植株未能形成正常的籽粒,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并对农民收益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引发玉米空杆的各种因素以及减少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造成玉米空杆的原因:玉米空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只有雄穗,没有雌穗,即雄株,俗称“公包谷”。另外一种是雌、雄穗都有,但只有雄穗发育,而雌穗不能长大结实。空杆玉米的秸秆含水量多,非常甜,是人们选择甜玉米秆的目标之一,造成玉米空杆的原因是什么? 1.气候因素的干扰,一是干旱因素,在干旱条件下水分严重短缺,会影响玉米体内生理过程,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需水量极大,如供水不足极易导致小穗退化成空杆,在拔节和幼穗分化期如果遇到干旱,果穗发育不良或者不发育造成空秆。二是雨水过多也能够造成玉米空杆的发生,雨水过多可能淹没农田,长时间积水会造成玉米根系缺氧,影响玉米吸收功能,进而在茎段处形成空洞,削弱了输送养料的能力,最终生成空杆,一般情况下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玉米空秆也多。 2.种植密度影响,玉米如果过密种植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加剧个体间的光照及养分竞争,使得通风透光条件变差,降低群体内部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诱发空杆发生。株型调整不当不同品种的适宜密度存在差异;没有根据所种玉米的具体特性进行合理栽植,可能导致空间资源分配失衡,增加空杆率。通常密度过大或者密植方式不当造成植株矮小,生长不良,影响幼穗发育,雄穗短小,雌雄穗发育缓慢,吐丝延迟,花粉少而生活力弱,影响授粉。或者光照过弱,果穗不发育不吐丝,空秆增加。 3.养分供应不足:玉米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支持。若土壤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低或者比例不合理,会导致玉米在拔节至抽雄期间无法满足生殖器官建造的需求,从而出现空杆情况。此外,田间土壤肥力分布不均匀也可能使部分区域的玉米因缺乏必要的养分而形成空杆。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养分,尤其是拔节到幼穗分化期间需要量最多,这个时期如果水分和养分供应不足,就可以使玉米的植株生长矮小,茎秆细弱,雌雄穗发育不正常,有的不长果穗而成为雄株。在瘠薄的地块由于养分不足,玉米空杆的比例比较大。 4.病虫害侵害会对玉米生育期的关键组织结构造成破坏,包括叶鞘、苞叶、果穗等部位,致使授粉不良或受精后不能正常结实,增大空杆比率。如玉米螟严重发生,会造成玉米雄花及花丝受害。大、小斑病严重时玉米叶片枯死,影响果穗分化发育,也容易造成空秆。 二、减少空秆的综合管理策略为避免上述不利因素造成的损失,农户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性和补救性措施: 1、科学施肥:实施精准农业,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来确保养分平衡供给,施足底肥,合理施肥,随着密度的提高必须相应增加肥料的供应,玉米需要氮肥数量比较多,但是必须配合施适当的磷钾肥,做到养分平衡,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2、适当稀植: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播种密度,保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能。在种植玉米时要根据玉米品种、种植玉米的土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方式因地制宜底确定密度,以保证玉米通风透光,光照充足,茎秆粗壮,雌雄穗分化发育良好。 3、灌溉排水优化:建立合理的灌溉制度以防干旱,同时加强排涝设施以减轻渍害。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 4、抗逆育种:推广使用耐旱、耐淹、抗病虫害强的优良玉米品种。 5、及时防治病虫害定期监测并采用生物、化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及时防治病虫害,在病虫发生前或者发生初期要及早防治,避免受害。 综上所述,玉米空杆是一个多因子相关的问题,其防控涉及到栽培技术、气候应对和生物安全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关键点的精细调控,有望显著减少玉米生产中的空杆现象,提高农作物的整体质量和产量。要想获取玉米的高产量并非易事,需要农民朋友们倾注心血于每一个细节之中,从最基础的播种到复杂的生态平衡调节都需要一丝不苟执行。只有这样,方能在金秋时节收获满满的希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caoa.com/jsczy/11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特大穗特长粒中国顶级高产优质稻杏香1号
- 下一篇文章: 活色生香百幅江寒汀小写意花鸟,绚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