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颐养天年,在紫禁城的东北角营建了宁寿全宫。这组前朝后寝、自成一体的宫殿,恰如一座微缩版紫禁城。其中的花园却不像御花园那样居于整个宫室北端,而是在“后廷”中路养性门至景祺阁以西的狭长地带层叠递进,曲径通幽。

乾隆花园营造之初,原有树木并未一概伐除。有些建筑甚至还因树木的存在而调整了位置。第一进院的主体建筑古华轩便是如此。

每到四五月间,古华轩前的这株金丝楸便繁华如盖

该处生长的一株楸树,建园时已逾百年之龄。乾隆皇帝不忍戕伐,便将原本要修建的一座敞轩北移,并名之曰“古华轩”,与这株每到暮春便满树繁花的楸树两相呼应。

古华轩西由古楸萌蘖而出的小树也三三两两,亭亭而立

楸树,又称金丝楸,形类梓树而有桑梓之意,又以其谐音而多与柏树并植以喻“百代千秋”,因此也广植于宫廷禁苑。紫禁城中,除此处之外,坤宁门、庆寿堂、建福宫花园等处也有楸树生长。只是,没有帝王的格外垂青,那几处的楸树也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庆寿堂院落中花繁叶茂的楸树,从墙头檐上伸出枝条,能否吸引游人的注目?

当年的乾隆皇帝,对古华轩前的这株楸树反复吟咏,并将亲笔书写的四首御制诗以高浮雕形式制成四块雕龙诗匾,悬挂轩中。此外,轩内明间所悬楹联——“明月清风无处藏长楸古柏是佳朋”——亦是其为轩前古楸所题。

古华轩中所悬四块以云龙纹衬底的御题诗匾精美绝伦,却往往被到此一游的参观者忽略

数百年后,斯人已去,联、匾依旧,已不知是第几代的古楸倚轩而上,苍老却仍旧郁郁葱葱。每到春日,白紫斑斓的花朵一丛丛一簇簇,在轩厅之上繁华如盖。轩外西侧,历年来由其萌蘖生发的小树也三三两两,亭亭而立,替乾隆皇帝实现了“五福五代”的美好祈愿,更让人感怀岁月沧桑。

古华轩前,古树新枝,岁岁可期

坤宁门外的两株古楸,从三月中旬到五月初,从吐绿含苞到叶茂花繁,亦堪称一景

参观提示

参考花期

4月中下旬~5月初

分布地点

乾隆花园古华轩前(因维修关闭)

御花园南部坤宁门前

庆寿堂(未开放区,可从乐寿堂院落隔墙远观)

建福宫花园(未开放区)

特别声明

“故宫珍赏”是本人基于兴趣爱好于年5月18日开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caoa.com/jsctp/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