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性地耳草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http://m.39.net/pf/bdfyy/ 地耳草 地耳草 田基黄,雀舌草,田边菊,田基王,小田基黄,黄花仔,对叶草,七寸金,细叶黄,七层塔,耳挖草, 苦,甘,凉。归肝、胆经。 止痛常用药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散瘀止痛。主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急性肾炎,肺痈,肠痈,扁桃体炎,目赤肿痛,痈疖疮毒,毒蛇咬伤,跌打瘀肿等病症。现用于传染性肝炎。 煎服,10-15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以全草入药。生于山坡草丛及原野、路旁。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夏、秋二季采收。晒干。生或鲜用。 《植物名实图考》:“地耳草,一名斑鸠窝,一名雀舌草,生江西田野中。高三四寸,丛生,叶如小虫儿卧单,叶初生甚红,叶皆抱茎上耸,老则变绿,梢端春开小黄花,按野菜谱有雀舌草,状亦相类,或即此。”垂盆草Chuipencao《本草纲目拾遗》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Bunge的新鲜或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切段,晒干,生用,或用鲜品。 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 煎服,15~30g。鲜品g。 置干燥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caoa.com/jsctp/5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