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山温泉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也带来独特的风貌、奇异的景象。虽然由于用水增多水位下降等原因,有的景观今已难觅,但是曾经拥有过的风格仍然是值得了解和回味的。

冬天里的春天

冬天的汤山温泉风景是别开生面的。放眼望去,山上是皑皑的积雪,山下是热气腾腾的温泉,泉边是一丛丛青葱的小草、一池池翠亮的绿萍、一簇簇无名的小花、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使人如梦如幻地置身在童话一般的冬天里的春之怀抱中,平添了无限的游兴。

桃花水发温泉涌

“三月桃花水”,这是江南民间的一个俗语,意思是说农历三月桃花开的时候,雨水就大了。由于汤山温泉的涌泉量与大气降水量密切相关(春夏雨水多涌泉量也多,秋冬雨水少涌泉量也少),因此桃花水对于汤山温泉有着特别的意义。每逢桃花水至,便宣告枯水期的结束。这时,不仅原有的各泉眼水量大增涌流如潮,而且一些没有泉眼的地方也会冒出温泉来。

这时温泉的季节,也是温泉的天地。无数大大小小的热流争相从岩石缝隙悄悄地露出头来,水银般地跳动着、烟雾般地氤氲着,大雨过后它们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记得,0世纪50年代初,笔者读幼儿园(园址在汤山小学原址附近)时,曾和小朋友冒雨在山崖下“捉温泉”。这是一个颇具情趣的游戏,只要发现地面积水中有热流便可断定附近山崖有温泉眼出露了。在雨水、山水、温泉水交流的山崖下如何能“捉”到温泉眼呢?凡是总有迹象可寻,我们用小手顺着山崖摸,只要摸到发烫的地方,泉眼就一定在近旁了。可是当真正“捉”到温泉时,又不敢轻易用手去触,因为弄不好是要被烫疼的呀……

热、冷相对两泉眼

汤山北麓,原汤山小学附近,有热、冷相对两个泉眼。热泉冬夏常温,一脉温汤流古今;冷泉涝而不浊、旱而不涸,一昼夜竟能涌出可饮泉水千余吨。在同一座山坡下,相距仅二百余米,一边是“四时如汤”的温泉,一边是甘凉清美的冷泉,目睹此情此景,你能不动情地慨叹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这奥妙的山,这神奇的泉吗?

沸水塘和汤沟

汤山东南面旧汤王庙前,由于地势低洼、泉眼集中,形成一片颇为深阔的温泉水面。由于水底泉眼常会冒泡至水面,犹如滚沸的开水一般,故称“沸水塘”,又称“沸水荡子”。据老人们回忆,温泉水的面积约有两三亩,水烫得不得了,人不能下去,浅处有半人深,中间看不见底。以前这一带较偏僻,其实是颇为壮观的温泉一景。0世纪60年代初,此处修建了温泉游泳池,沸水塘不复存在。

汤沟是接纳由泉口溢出的温泉水的渠道。汤沟有二,医院前后。“前沟”接纳汤山东北面各泉口溢出的温泉水,“后沟”接纳沸水塘溢出的温泉水。两沟皆向南流过徐家边和寺庄一带的田野,归于汤水河。汤沟里的水是洁净的、透明的,温度也很高,白天附近的居民常到沟边烫鸡、洗碗筷杂物和取水,晚上则来洗澡抹身。

汤沟的另一大作用是“煮草”,即将稻草把放入水中“煮”上一星期左右,用于打草鞋。经温泉“煮”过的稻草金丝黄亮、有韧性,打出的草鞋不扎脚又耐穿。因此,周围十几里内的农民都来汤沟煮草,打出的草鞋除了自家穿外还挑上街卖,汤山的草鞋是远近闻名的。此外,汤沟的水引入水塘冷却后还可以灌田,汤沟一带的田很肥沃、收成好,被称为“汤田”。

拎温泉

提着“量子”(水桶)到温泉口拎水是汤山街居民以往的习惯,也是温泉之乡一种独特的风情。

也许有人问想洗澡不是有温泉浴室吗,为什么还要拎温泉水呢?拎水回家用呀,温泉水的用处大着呢。洗脸、洗脚、洗锅、洗衣、洗菜,当然,也有让老人和孩子在家洗澡的。人们通常拎水的地方是原汤山小学大门边“不要钱澡堂处”,这里有一个与泉眼相连的长方形的小水池。此处温泉口位居唐山街中部,所以上街头和下街头的人都来拎水。0世界0年代以前汤山温泉是自流泉,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水池中的水是拎不完的。

拎水人中也有洗了澡后顺带的,若是男人夏天便会光着上身,将毛巾搭在肩上,冬天则将毛巾搭在“量子”口上。拎水人要走过架在汤涧“汤水河”上拱形的寺桥,拎上温泉水的男女老少在登上桥顶后一般都要放下“量子”歇一歇,遇上熟人免不了呱上几句家长里短。清晨和傍晚拎温泉水的人最多,这时拎水人便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协众瑞东欢迎您来汤山……

健康车生活,从协众瑞东开始!!

一汽-大众南京协众瑞东店恭迎您莅临品鉴!

南京协众瑞东汽车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一汽-大众南京协众瑞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caoa.com/jsctp/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