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家都不陌生吧,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道出了大观园里不为人知的辛酸,也记载了一个时代的兴衰。

与此同时,《红楼梦》也是一部“满汉全席”之书。

据不完全统计,回的《红楼梦》写到的食物就多达种。也就是说曹雪芹用了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在描写囊括午宴、晚宴、夜宴、生日宴、接风宴、梅花宴、海棠宴、螃蟹宴等名目繁多、精妙绝伦的饮食盛宴。

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茄鲞(xiǎng)、元春省亲后赏赐的糖蒸酥酪......光是看文字描写,小听都要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到底是怎样的经历造就了如此热爱美食的曹雪芹呢?

南京

曹公的童年是南京度过的,这是他人生中最平顺、富足的十三年,也是奠定了他人生口味的重要时期。

书中描写的酒酿清蒸鸭子肉粥、糟鹅掌、鸭信......从大菜到主食再到下酒小食,金陵人曹雪芹在万千食材中毫不掩饰对鸭子的偏爱。

金陵地区河湖密布,鸭子吃水草鱼虾长大,品质上乘,当地养鸭风气之盛,在曹雪芹那个时代便以形成。

发展至今,当地人更是研究出了众多吃法——盐水鸭、烤鸭、鸭舌、鸭翅、鸭珍、鸭血粉丝、公母鸭汤、八宝葫芦鸭......令人眼花缭乱。

而堂堂贵公子曹雪芹当时最爱吃的食物,却是鸭信。这种口味习惯一直延续到《红楼梦》里,嘴馋的曹公借宝玉之口,再次回味了这道童年美食:

“宝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糟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也忙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

生长在什么样的城市,吃到什么样的味道,获得什么样的见识,童年的种种经历总能影响人的一生。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才有后来那部旷世名著《红楼梦》的诞生。

扬州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扬州做两淮巡盐御史,因此曹雪芹的饮食习惯也有着明显的扬州痕迹。

扬州人喜食河鲜,以江湖河鲜为主料的淮扬菜,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曹大才子为数不多且有迹可循的一次亲手下厨,正是给朋友们分享淮扬味道。

曹雪芹有位朋友名叫郭敏,据郭敏的《瓶湖懋斋记盛》记载,清乾隆二十三年腊月,曹雪芹在郭敏的槐园曾同友人于叔度等人聚会,便献出了自己的拿手好菜——老蚌怀珠。

据《瓶湖懋斋记盛》记载,此菜:“则一斛明珠,灿然在目,莹润光洁,大如桐子,疑是雀卵”,友赞雪芹“今日江南佳味,想以此为最”。

曹雪芹还写了一本菜谱——《斯园膏脂摘录》。这是他专门记载烹饪手艺的书,收录的食物做法,从咸菜鱼肉,到香露糖膏,种类繁多,各有精彩。

曹雪芹留下的文字不多,很多已经遗失。但在有限的文字线索中,还是感受得到他对美食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真挚。

优渥的生活虽不再,但一颗爱分享的心却始终未变。

也许正是因为拥有这种性格,曹公身边的友情才始终如一。好友好酒好菜好文聚在如此,才算没有辜负好时光。

北京

《红楼梦》中出圈的还有一道宫廷美食——糖蒸酥酪,这可是不折不扣的“贵族专属”。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描写这道甜品:“鲜新美味属燕都,敢与佳人赛雪肤。饮罢相如烦渴解,芒生齿颊润干酥。”

这道曾经流行于元明清三朝的皇家臻品,在没有冰箱的古代,需要使用窖冰冷藏凝固才能食用,即便是官宦巨富也难得一偿。可以说一碗奶酪便是身份的象征。

早年锦衣玉食的曹公子少时随家人迁回北京,住在崇文门外,有老宅,房屋十七间半,家仆三对。还有亲戚关照着介绍工作,先做内庭侍卫,后又到宗学任职,这小日子过得也算舒适。《红楼梦》的写作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在京任职的生活不算辛苦,但白天当差,夜晚写作的日子差点就让这部千古奇书难产。

33岁的曹雪芹选择毅然辞职,专心写作,但差事没了,最现实的问题是生活开始变得拮据。

常人眼中的贫苦生活,曹公子却是悠然自得。热爱研究美食的他也会动手做些创意的点心——

《斯园膏脂摘录》中记载道:“取五月桃汁、西瓜汁,一穰一丝漉之使尽,以文火煎至七八分,始搅糖细炼,桃膏如大红琥珀,瓜膏可比金丝内糖。”

生活美学家曹雪芹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不忘将日子过得精致美好。而记忆里那些最为精致奢华的美食,文学家曹雪芹都精心编撰放进了《红楼梦》中,这座用回忆和想象建筑的美食大观园内,这样象征身份与贵气的美食数不胜数,精致各异。

远离荣华,专心写作的曹公,喝着最简单的粥,在最困窘的底层写繁华的衰败。曹雪芹将这部心血之作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为了他想说出的话、想纪念的人,生活每况愈下,笔下却步步生花。

他对现实里的苦难甘之若饴,命运多舛,文采风流,他用尽心力成就了这部最可叹息的传世名篇。

编辑

文艺刘思雨(实习)编审

郭芳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caoa.com/jsctp/10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