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童带你认中药

第60期:沙苑子

沙苑子

为豆科一年生

草本植物扁茎黄芪的成熟种子。

主产内蒙古和东北、西北地区。

秋末冬初种子成熟时割取或连根拔出,

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生用或盐水炒过用。

潼蒺藜、沙苑蒺藜

甘,温。归肝、肾经。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1、用于肾虚腰痛、阳萎遗精、遗尿尿频、白带过多。

本品甘温补肾,能固精缩尿。

如《外台秘要》方,单用本品治肾虚腰痛;金锁固精丸以本品配伍煅龙骨、莲须、芡实研未,莲子粉糊丸服,治遗精、滑精、小便不禁、白带过多等。

2、用于目暗不明、头昏目花。

本品有养肝明目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上述病证。如《吉林中草药》方,以沙苑子9g、茺蔚子6g、青葙子9g,共研末,每服3g,日服二次,治目暗不明;配伍熟地、枸杞子、菊花、菟丝子可治头昏目花。

扁茎黄芪▲

10~20g。

本品为温补固涩之品,阴虚火旺及小便不利者忌服。

《本草衍义》:“补肾。”

——北宋?寇宗奭

《本草纲目》:“补肾,治腰痛泄精,虚损劳乏。”

——明?李时珍

《本草汇言》:“补肾固精,强阳有子,不烈不燥,兼止小便遗沥,乃和平柔顺之剂也。”

——明?倪朱谟

《本草从新》:“补肾强阳,益精明目,治带下......性能固精。”

——清?吴仪洛

沙苑子又名沙苑蒺藜,与白蒺藜是两种药物,形态不同,作用有别。

但沙苑蒺藜一药,在古代文献中也有称为白蒺藜的,如《本草衍义》上说:“蒺藜有二等,一等杜蒺藜,即今之道旁布地而生者,开小黄花,结芒刺;一种白蒺藜,出同州沙苑牧马处,子如羊内肾,大如黍粒,补肾药,今人多用,风家惟用刺蒺藜也。”

这里所说的白蒺藜,即现在的沙苑蒺藜。因此,宋、明文献中记载的一些补肾药方中所用的白蒺藜,其实是沙苑蒺藜,而不是刺蒺藜。

沙苑蒺藜▲

《神农本草经》认为蒺藜子:

蒺藜子,味苦,温。主恶血,破癥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生平泽,或道旁。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蒺藜子,味苦,性温。主治瘀滞死血,能破除癥瘕瘀积;喉痹肿痛,乳汁不下。长期服用能够增长肌肉,眼晴明亮,身体轻巧。又叫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产于水草丛杂的平地或道路两旁。

中药班的小伙伴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caoa.com/jscjg/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