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俗称土豆,在我国种植面积大,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自然界生物都脱不了生殖繁育俗套,生物链的连接延续,马铃薯也是一样,它有高产高效、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丰富的特点,被广大农村作为粮食种植的首选品种。然而随之而来的种植地块的局限、种植模式的老旧、品种的抗性和优良性退化,导致土豆病虫害日趋严重。土豆病害源在我国分布面积大,种类多,发病情况又因地理气候条件而有不同,因此防控管理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两个比较严重发病率高的病害、病原体、症状和相应防治方法。炭疽病马铃薯炭疽病近几年发生很普遍,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均可染病。马铃薯生长前期该病发生一般比较轻,对马铃薯生产影响不大;而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植株长势弱或遭遇高温高湿气候时,马铃薯炭疽病易严重发生和流行。(1)症状炭疽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叶片,常导致叶片颜色变浅、反卷,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赤褐色坏死斑点,病情加重时,病斑变为灰褐色,形成较大的不规则坏死斑,导致叶片干枯或坏死。马铃薯植株的茎基部和薯块感病时,出现植株萎蔫坏死、薯块腐烂等症状。病害严重时亦可侵染根部的块茎。引起植株萎蔫坏死和块茎腐烂,后期在病部表面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带病种薯亦可成为重要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引起侵染,发病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高温潮湿有利于发病。马铃薯生长中后期遇雨、露、雾多的天气,有利于病害扩展蔓延。田间管理粗放,土壤贫瘠,排水不良,病害较重。冀东地区一般在马铃薯现蕾后(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生并流行;6月中下旬,随着冀东地区进入高温高湿季节,炭疽病也达到发病和流行高峰。一般发病地块病叶率5%~15%,严重地块可达20%~30%。(3)防治方法严格挑选种薯,实行无病薯种植,播种前可使用鑫科植保烂根死苗+土黄金为土壤杀毒,改善土壤问题。重视栽培防病,选择土质肥沃的土壤种植,增施有机底肥,避免田间积水。如已发现病情,用鑫科植保烂根死苗兑水斤喷洒或灌根。间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可有效防控马铃薯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青枯病马铃薯一生遭受多种病的危害,马铃薯青枯病在马铃薯幼苗和成株期均能发生,马铃薯青枯病是由青枯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它能危害包括马铃薯在内的上百种植物,其中以茄科作物受害最为严重。由它引起的青枯病被称为植物的“癌症”,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且最难防控治愈的细菌性病害。有数据显示,越南出现青枯病造成马铃薯产量损失可在15%-20%,而印度出现青枯病的产量损失在24%-83%。同样,青枯病是我国云南、福建等南方马铃薯产区的主要病害,发病重的地块产量损失可超过80%,甚至绝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caoa.com/jscjg/1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