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
蕺(《名医别录》),葅菜(《新修本草》),蕺菜(孟诜),紫蕺(《救急易方》),葅子(《本草纲目》),九节莲(《岭南采药录》),肺形草(《贵州民间方药集》),臭菜(《中药志》),臭牡丹(《湖南药物志》),臭蕺(《闽东本草》)。 鱼腥草,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因其气味有鱼腥气,故名。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我国南方各省均有分布,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均为野生。 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 统货。以茎叶完整、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按《中国药典》(年版一部)规定:本品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0.0%。 辛,微寒。 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肺痈吐脓,痰热喘咳 本品寒能泄降,辛以散结,主入肺经,以清肺见长,故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之效,为治肺痈之要药。用于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咳吐脓血,常与芦根、桔梗、瓜蒌等同用,《滇南本草》又与侧柏叶、天花粉配伍;若肺热咳嗽,痰黄气急,多与黄芩、贝母、知母等同用,《江西草药》又与厚朴、连翘配伍;若外感风热,咳嗽咽痛,可与连翘、黄芩配伍,如《中国药物大全》复方鱼腥草片。 2.痈肿疔毒 本品辛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故凡热毒疮疡皆可使用。用于痈肿疔毒,常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积德堂经验方》单用鲜品捣烂外敷;若皮肤瘙痒,蚊虫叮咬,疔疖红肿痒痛,亦可单用本品制成搽剂,外涂患处,如《中国药物大全》皮炎宁。 3.热淋,热痢 本品有清热除湿、利水通淋之效,能清膀胱及大肠湿热。用于膀胱湿热,小便淋漓涩痛,常与车前子、白茅根、海金沙等同用;《江西民间草药》单用本品,不仅治热淋,亦治白浊及白带。用于大肠湿热,泄泻痢疾,多与黄连、黄柏、白头翁等配用;《岭南草药志》又与山楂炭配伍,治疗热痢。 煎服,15~30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虚寒证及阴性外疡忌服。 1.《本草经疏》:“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 2.《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3.《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鱼腥草含有黄酮类、甾醇类等多种化合物,挥发油为其主要有效成分。有效成分为鱼腥草素、癸酰乙醛、月桂醛、月桂烯、甲基正壬酮,尚含蕺菜碱、檞皮素、檞皮苷、绿原酸、亚油酸、金丝桃苷等。此外,尚含有氯化钾、硫酸钾和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维生素E以及微量元素Na、Ca、P、Mg、Mn等成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caoa.com/jscgx/8104.html
- 上一篇文章: 童心无限,绽放花朵,来颍淮花园过六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