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广州日报》

  保健品不像药品一样受严格监督导致虚假宣传、夸大功能。

  近日,纽约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发出调查报告,指控四大零售商——健安喜(gnc)、塔吉特(target)、沃尔格林(walgreens)和沃尔玛(walmart)的保健食品出售具有潜在危害的植物维生素补充剂。报告称,许多潜在易过敏的草本成分并未标明于标签。

  这则新闻给崇尚保健品消费的海淘族当头棒喝:在药品监管严格的美国,为何也出现如保健品欺诈现象?实际上,美国保健行业监管有漏洞,保健品不像药品一样受严格监督。

涉嫌欺诈保健品名单

  美媒7日披露,这次涉嫌具有潜在危害的植物维生素补充剂的保健品有:

  沃尔玛:6个springvalley品牌的产品,包括银杏(gingkobiloba)、金丝桃草(st.john’swort)、人参(ginseng)、大蒜素(garlic)、紫锥菊(echinacea)和锯棕榈(sawpalmetto)。仅一瓶大蒜素和一瓶锯棕榈含有少量的大蒜素dna和锯棕榈dna,银杏里面只有萝卜粉和小麦粉。

  沃尔格林:人参片,里面只有大蒜粉和米粉。

  gnc(著名的维生素商店):保健片剂中含有对过敏病人有危险的豆粉和花生粉。

市场现状保健品消费观念“深入人心”

  在美国,保健品有一种较为中性的说法——“膳食补充剂”。据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数据,有43%的美国人服用多种维生素,而服用其他保健品的人也多达21%,美国人吃得最多的保健品是维生素c(17%)、维生素e(15.7%)和大蒜素(8.7%)。

  斯考特经营着长岛一家著名的连锁专卖店“维生素世界”,他自己每天饭后将一大把红红绿绿的保健品丢进嘴里,种类多达9种,除了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有一种帮助精神系统的产品。而在他的专卖店里,经常会看到年轻的小姑娘过来买“女性维生素”的产品。

  因为消费群体庞大,美国的保健品行业发展迅猛,市场不断扩容。《营养保健期刊》的统计数据显示,保健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从年的亿美元增加到年的亿美元。其中膳食补充剂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在年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亿美元。

保健乱象20%的产品存在虚假宣传

  随着保健观念的流行,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天然”概念的推崇,美国的保健品纷纷打出“自然”招牌,各种各样的产品大行其道,特别是那些抗衰老和减肥产品。

  为了把产品卖出去,一些乱象也因此产生。此前有新闻披露,一些美国保健品厂家根本没有研发做后盾;还有一些保健品做虚假宣传。年,纽约检察长调查报告中发现20%的减肥及免疫系统膳食补充剂存在非法宣传疗效的现象。年,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年间,有次膳食补充剂被召回事件,比例占fda第一类药物召回率的一半以上。

漏洞根源fda不保证保健品有效

  为何一直被中国消费者认为质量过关的“美国保健品”,也出现问题?这是因为,根据年美国颁布的《美国饮食补充剂保健与教育法》(dshea),保健品并不像药品一样,受到美国fda(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严格监督;保健品上市并不需向fda提交产品安全性的证明。

  也就是说,保健品是否安全与有效,都是厂家自己说的。这就要求各公司严格自律。只要不吃出明显问题,或涉嫌加入违禁成分,fda并不过问。

  fda对保健品的要求只是不允许做任何“疗效宣传”,强制要求在包装上注明“本产品不用于治疗、预防、处理、防治任何疾病”。如果违反,fda就可以发出警告,拒不改正的会被起诉。但宣称产品对身体某一机能有所帮助却可以,叫做“功能宣称”。

  比如说,“治疗骨质疏松”是“疗效”,不被允许;但是如果说“有助于骨骼健康”,就是“功能宣称”,厂家认为有证据支持就可以使用。很多时候,这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存在着灰色地带。许多保健品产销者和fda,也就经常在这些字句上纠缠不已。

  正因严格的宣传限制,美国人对保健品的概念很明确,认为它们起的是补充营养成分、调理机体、保持健康的作用,没有人把它们当作治病的药来使用。

往期干货,小编力荐:

回复1查看经办律师谈某保健品诈骗案无罪辩护思路

回复2查看保健品外国真的比中国好吗?

回复3查看市场呼唤:羊奶粉的后备军在哪里?

回复4查看县城业绩过百万精细突破大格局

回复5查看健康体验官,你有吗?

回复6查看健康产业宏观和微观的三大要素

回复7查看新常态下健康产业的战略与战术

回复8查看两种收单操作模式分享

回复9查看器械浙江王余华:店面日进万金宝典

回复10查看东北体验营销少帅唐鹤然:如何让你的店铺门庭若市

这里有最实用的行业干货,最前沿的行业资讯,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caoa.com/jscgx/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