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名,你会想到什么?是浓香四溢的大名府香油,还是《水浒记》里“吴用智取大名府”的故事?除了以上两个耳熟能详的地域标签,大名还有一种兼具美观与实用的手工艺品——草编。大名草编或许不那么闻名遐迩,但它已于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名草编以其朴素自然的特色低调地展示着它的美,不浮不华,源自生活又归于生活。

草编是以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品。其原料生长地域广泛,且易得易作,故草编工艺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据考证,中国最早的草编是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年之久。秦汉时期,草编已在民间广泛使用。艺人利用玉米皮、席草、茅草、麦秸等丰富的地方资源,编成帽、篮、拖鞋、提包、地毯、睡席等日用品,品种繁多。草编的原料可按地域分为不同种类,长江流域多选用野生的黄草、苏草、金丝草、蒲草、马蔺草、蒯草等,黄河流域多为麦草。

大名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形以平原为主。发源于太行山的卫河穿境而过。大名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曾是魏公子元的食邑;唐德宗建中三年称“大名府”,这是大名被用作地名之始;宋仁宗庆历二年建陪都,史称“北京”。大名县现辖7镇13乡。大名县是河北省著名的花生之乡、小麦产地。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七成以上,这为草编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麦秆。大名是民间草编工艺的重要发祥地,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西付集乡,是当地著名的草编之乡。

草编手工技艺在大名流传久远,已有约的历史。据说清朝雍正年间草编技艺从山东掖县传入大名县境内,起初流传于西付集乡朱家村一带,后辐射到大名县卫河以东地区,掐辫手工艺遂至千家万户。草编加工遍及全县及周边地区,此产业成为广大农村的一项经济来源。解放后,大名县于年建厂从事草编手工艺深加工,随之草编工艺辐射到全县及河南南乐、山东莘县等地区。大名草编现今有诸多的传承人,较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作“让大名草编走出去第一人”的王群英,她致力于让草编走上艺术化与现代化的道路。

大名草编的种类十分丰富,成品有草帽、草辫、提篮、坐垫、装饰画等。著名传承人王群英将纯天然原料与现代审美和民族风情融合起来,开发出了脸谱系列和时装系列。京剧脸谱是一门传统艺术,用草编的方式来展现传统艺术是具有创新性的实践。而草编服装又可以借助民间工艺表达回归自然质朴的审美观。

草编的编制方法有很多,有最平常的平编、可以编出鱼鳞纹的交编、用来编制笼子的立编等。制作工艺十分精细。以草帽为例,首先到农家收麦秸秆。麦秆通常有六节,能用以编织的是麦穗以下、第一节以上的茎秆,二三节作配料,其余都不可用。然后将茎秆在水里浸泡2~3分钟后拿出。茎秆浸水变软后就能掐编了。编的时候,三根白、四根黑(黑是指颜色污黄的茎秆),掐编及续草是以白色茎秆为轴心,如此编出的草辫带着有规律的花纹。将编好的草辫放在大缸或大箱子里用硫磺熏,熏过后便有很亮的光泽。如果想做出彩色的草帽,还有最后一步,将浸泡麦秆的水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漂粉,用开火煮,加温七天后把外面的浮色冲掉,接着涂上彩色颜料,等麦秆晾干,就可以得到成品了。

草编多受原料影响,因为所选用料多是纯天然植物,植物受季节性影响大。所以草编不像其他手工艺,任何时候都能做。草编原料取自平常可见的植物,经过艺人匠心独运的创造后,又可以服务于生活。草编是兼具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清远《大名草编:朴素的美丽》[J]国学.12

[2]王军利《大名草编华美转身》[J]当代人.10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全套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caoa.com/jscbm/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