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种类图谱及对应的防
石家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70000.html 麦田有两个长草的高峰期,一是播种后一个月内,二是入春温度上升后。根据长草高峰,麦田除草对应分为冬季除草和春季除草。 春季除草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在浇完返青水后3-4天可以开始开始打除草剂。 一般小麦在3月中下旬进入拔节期,故在3月中旬以前要完成喷施除草剂的工作。这个时期用药较为安全,较晚用药会影响小麦生长,并且防止效果差。 麦田杂草种类很多,大类上有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下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禾本科杂草的不同种类及防治药剂。 01 禾本科杂草 禾本科杂草属于单子叶植物,在麦田中常出现,出现后如不及时清除,结籽后繁殖较快,且难以除根。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稗草、野燕麦、雀麦、早熟禾、看麦娘、早熟禾、牛筋草、毒麦、节节麦等。 野燕麦 野燕麦在麦田中蔓延速度快,繁殖率高,危害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 特征:高达厘米,叶片扁平粗糙。 看麦娘 特征:秆丛生,细且光滑,叶片扁平,穗为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 稗草 特征:稗草和稻子外形极为相似,形状似稻但叶片毛涩,颜色较浅。茎部圆柱状,花序穗状,穗密集于穗轴的一侧。 早熟禾 特征:早熟禾的叶片上有横脉纹,叶片较为柔软,光滑无毛。 雀麦 雀麦是危害小麦最为重要的恶性杂草,生长密度大、繁殖力强、很难进行根除。 特征:秆直立,高可达90厘米。叶片的两面生有茸毛,穗小呈黄绿色。 节节麦 节麦近年来已经成为很多小麦种植区危害最严重、农户最头疼的杂草,且由于近年来农药的使用,逐渐产生抗药性。 特征:节节麦幼时茎上可以节间短,抽穗后成节状,一般5-8mm每节,质地偏硬。 硬草 特征:大草的茎秆直立或基部卧地;叶片宽条形;叶鞘平滑有脊,下部闭合,长于节间;圆锥花序较密集而紧缩,坚硬且直立。 02 防治方法 以野燕麦、看麦娘、稗草为主的杂草可以使用炔草酯、精恶唑禾草灵、啶磺草胺等药剂。 以雀麦、节节草、硬草为主的杂草,可使用甲基二磺隆+解毒剂、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进行防除。 防治禾本科杂草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药剂复配,并且最好每年轮换用药。甲基二磺隆使用时,要求用药后48小时内温度不能低于5℃。 《河北省农科院提出早春管理技术建议》(河北省植保协会) 预测今年小麦起身、拔节期提前,河北省农科院提出早春管理技术建议 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回升,我省冬小麦已经全面进入返青期,迎来了春季管理关键时期。近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小麦栽培、杂草防治及育种科技人员,对我省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衡水市、沧州市和保定市的主体麦区当前苗情、墒情及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调查范围共计25个县市。根据当前小麦生产特点,结合近期气候状况,提出今年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早春管理技术建议,供有关技术部门和农民朋友参考。 一、去年冬季气候特点及小麦越冬情况 去年冬季我省气温下降比较平稳,小麦抗寒锻炼充分,抗寒能力强。依据河北省气象部门资料分析,全省主要麦区11月中旬末气温下降到5℃~6℃,小麦进入抗寒锻炼第一阶段。气温稳定降至0℃以下,小麦进入越冬期的时间自南到北分别为12月上旬末至11月底。第一抗寒锻炼阶段(6℃~0℃)持续时间,中南部麦区约20天,北部麦区也达到了10日的标准。第一抗寒锻炼阶段小麦植株糖分积累较多,为提高冬季抗寒能力奠定了良好物质基础。小麦进入越冬期后,气温在0℃~-5℃的时期为第二抗寒锻炼阶段,此期植株逐渐脱水,细胞原生质浓缩,冰点降低,抗寒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南部这一阶段持续16日,北部麦区接近30日,均明显偏长。1月份主体麦区平均气温与常年持平,但1月4~9日出现一次大幅度的低温寒潮过程,其中1月6日凌晨馆陶最低气温达到-17.1℃,宁晋-17.4℃,深州-19℃,高碑店-21.4℃。本次降温过程中,中南部地区最低气温连续低于-10℃的天数为3~4天,中北部地区达到6~7天。本次寒潮过后,气温平稳回升到常年偏高水平。 据2月底苗情调查结果,全省主体麦田越冬状况良好,没有发生大范围明显冻害。原因一是小麦抗寒锻炼充分,二是灌冻水的比例大,三是主推小麦品种抗寒性强,四是低温持续时间较短,小麦经受住了冬季严寒的考验。据调查结果,中南部麦区冻害不明显,全部带绿越冬,枯叶率15%~30%,主要表现为中下部叶片叶尖干枯,个别播种偏早的麦田有死蘖现象。北部麦区总体冻害较轻,带绿越冬,冻害症状主要为中下部叶片干枯,枯叶率30%~50%。个别地块由于早播冬前发育过快,或未灌冻水,或者由于土壤条件较差、播种偏晚造成冬前弱苗,出现冻害症状。中度冻害症状为枯叶较多,枯叶率为50%左右,越冬心叶有干枯皱缩的受冻现象。个别冻害严重的地块有主茎受冻死亡现象,单株死蘖0.5~0.7个,枯叶率60%~70%。 二、春季气候特点及小麦返青期苗情和墒情 据河北省气象部门数据,2月份我省气温均明显高于常年,其中邯郸、邢台、石家庄及衡水南部地区偏高3℃以上,保定、沧州及衡水北部偏高3℃。2月中旬至2月底我省小麦自南到北先后进入返青期,小麦返青明显早于常年,与去年接近。据2月底苗情调查,南部地区麦苗已经明显生长,主茎叶片数已达到7片,平均单株分蘖5.6个,单株次生根4.5条,平均亩群体.7万,个别旺苗亩群体达到万。中部地区越冬期叶龄为5叶1心至6叶,平均单株分蘖4.3个,单株次生根4.3条,平均亩群体.7万,麦苗已开始生长约2~3厘米,处于返青初期。冀北地区越冬期叶龄偏小,为3叶1心至5叶1心,平均单株分蘖3.8个,单株次生根3.5条,基本苗偏多,平均亩群体.4万,麦苗已开始生长约1~2厘米,接近返青标准。 从降水情况分析,小麦越冬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首次有效降雪出现在2月24~25日,降雪范围主要为邯郸市,大部分县降水量在16~23毫米。2月28日至3月1日,全省出现大范围的降水过程,麦区大部分县市降水量在20~30毫米。据雨雪前调查,浇过冻水的地块墒情充足,干土层2厘米左右。未浇冻水的麦田旱象严重,干土层6~7厘米。总体上,去年麦田浇冻水的比例很高,仅黑龙港地区个别县市有一定比例的麦田未浇冻水。2次降水过程显著提高了麦田土壤墒情。目前,浇过冻水的麦田干土层完全消失,土壤墒情十分充足,未浇冻水的也解除了旱情,土壤水分能完全满足小麦返青期对水分的需求。 综上分析:今年小麦返青比常年提前5~7天,小麦冻害轻,麦苗质量高,群体充足,土壤墒情充足,为今年的小麦春季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春季管理关键技术 根据今年气候、苗情和墒情特点,依照分类指导、科学管理的策略,以科学肥水管理与病虫草害防控为重点,因苗因墒,科学分类,合理促控,促穗数、保粒数、争粒重,确保实现小麦丰产丰收。重点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水肥管理关键技术 返青-拔节期水肥管理是小麦春管的重点环节,科学合理运筹此期肥水,可以调整群体发育,巩固壮苗、促弱控旺,调控小麦向合理群个体指标发展,获得合理产量三要素结构,对小麦丰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今年土壤墒情好,主体麦田群体足,大部分地块水肥管理时间可推迟到起身末期到拔节中期。但由于今年气温显著偏高,据3月7日对小麦发育进程的调查结果,预测今年小麦起身、拔节期比常年偏早5~7天,因此要特别注意水肥管理的时间要依据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实施,而不应按照常年的时间节点进行,据此提出以下管理方案: (1)邯郸地区由于春季已经出现2次降水过程,土壤墒情十分充足,水肥管理时间应推迟到拔节期。但小麦起身-拔节期对养分需求增大,要注意小麦营养水平状况。密切注意观察苗情,如麦苗叶色转淡出现脱肥症状的地块,要抓紧灌水追肥,灌水量适当减小。叶色浓绿、群体大的地块可推迟到拔节中期开始管理。 (2)邢台、石家庄、衡水和沧州南部地区,根据前期降水情况,土壤墒情较充足。已浇冻水的一类壮苗推迟到拔节初期灌水追肥,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与穗层整齐度,增加穗数效果。对于低平原地区土壤肥力较差、群体偏小、麦苗素质较弱的二类和三类苗,应掌握在起身末期灌水追肥。各地未浇冻水的麦田也应适当提前到起身期管理。 (3)沧州北部和保定北部地区,由于整体小麦苗龄偏小,主体麦田的管理时间以起身期为宜。此期肥水能够促根早发、促苗健壮,提高分蘖成穗率与穗层整齐度,增加穗数效果明显。对群体小,发育偏晚的二、三类苗,可在返青后期喷施叶面肥和促生调节剂,加快麦苗生长,促进苗情快速转化升级。 (4)对于中南部地区个别的旺苗田,返青期充足的土壤水分不利于对旺苗的控制,可在小麦起身初期(茎秆拔出地面前)进行镇压,或喷施矮壮素、烯效唑等控旺剂。同时水肥管理策略要一控到底,时间推迟到拔节中后期(倒2叶露尖),可有效控制苗情过旺生长,抑旺转壮。 由于今年土壤墒情好,有利于推行节水技术。畦灌地块灌水量40~45方/亩,有喷灌、微灌设施的麦田灌水量25~30方/亩。底肥充足地块结合起身-拔节期灌水追施尿素15~18公斤/亩。一般地块可不追施钾肥,土壤偏沙或缺钾地块,可选用溶解性好的氮钾复合肥,追肥量折合纯氮7~8公斤/亩,氧化钾2公斤/亩。 (二)密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caoa.com/jsczz/8688.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马5系和凯迪拉克CT6差距有多大内行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